当前位置:首页 > 2004年10月文学概论(一)试卷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2004年10月文学概论(一)试卷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2017年05月08日 14:37:30 文章来源:NULL

 2004年10月文学概论(一)试卷参考答案 
    一、l.C  2.C  3.A  4.A   5.C  6.D   7.A  8.B   9.B   l0.B   11.B  l2.A  l3.B  l4.A  l5.A  l6.B  17.B  l8.C  19.D  20.B 
    二、21.CD   22.ACDE   23.ACD   24.ACE   25.ABE 
    三、26.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文化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即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只是从知识修养方面来说的。 
  27.“视界融合”(Horizomverschmelzung)是一个阐释学术语,意思是说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视界融合”。 
  28.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四、29.反讽(又称倒反、反语,或说反话)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如下面文段: 
    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吧!”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 ’——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的枕头推给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枕上,二人对着脸儿躺下。(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 
    “魔星”是黛玉对宝玉的呢称,这看来贬斥的话其实寓深情于诙谐之中,正话反说地体现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挚爱之情。   
  30.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这是因为,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读者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的情感也不同于日常情感。我们在欣赏悲剧作品时也许会感到悲哀或悲壮,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喜欢欣赏悲剧性作品。 
    听那肝肠寸断的歌曲,我们也许会流泪不止。听那恐怖惊惧的故事。我们也许会毛骨悚然.但我们还是喜欢一直听下去,因为此时的“悲哀”和“恐怖”毕竟不同于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亲历的“悲哀”和“恐怖”;保持着相当的“审美距离”,能够对作品的情感进行反思和观照,我们在此感受的是审美的情感而非日常的情感。 
  31.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总会出于某种目的.或者心中有所郁积不吐不快,或者有某种思想需要传达,或者要维护或批评某种现存事物等等,这都属于创作动机的范围。按照所属范围而言,创作动机的构成因素主要有下列两个方面: 
    (1)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个体性精神活动,所以作家个体性的精神需求是创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文学创作虽然是个体性精神活动,但作家却无不生活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因而受着社会的制约。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来看,又可以将其分为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从动机内容的价值属性来看.又可将其分为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 
    总之创作动机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因素,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是多种动机构成一种“合力”起作用的。 
    32.共鸣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人性情感的相通性。人们如果处在相近似的生活境遇,往往就会产生相似的具体情感。 
    其二是审美体验的共同性。人类的审美知觉与感受能力有相同的一面。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读者对美的事物与形式也会产生相似的“共同美感”。 
  33.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同样也离不开革新。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和前提。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继承是一个有批判有吸收的扬弃过程,它需要分清精华与糟粕;革新反映了时.代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它必须有借鉴有创造。因此,真正的继承已经包含着部分的革新因素,而革新在摆脱文学传统的束缚时一定程度上又总与传统保持着血缘的继承关系。同时,文学传统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历史上的创造成为今天的传统,今天的创造在传统中注入新的因素和生命力,又将成为明天的传统。文学的继承与革新就是这样既互相渗透又互相转化的。 
五、34.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础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它具有如下艺术特征: 
    (1)哲理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文学象征意象作为“表意之象”所表之“意”.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哲理性观念、意念。或者说是一种哲理性思考。无论是中国古人的以哲理入诗或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的许多流派,都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创造象征意象的目的和最高的审美理想。 
    (2)象征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基本表现手段。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但“呈现于感性观照”的只能有一个因素,即“意义的表现”。这种“意义的表现”或是一种“感性存在”物,如金字塔纪念碑等,或是一种艺术形象如《变形记》中的大甲虫、本诗中的天狗。也就是说象征的“意义的表现”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形象”实际上已经变成某种意义的载体了。 
    (3)荒诞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大都“奇辟荒诞”甚至“不可思议”,文学象征意象也正是通过其形象的荒诞性揭示其哲理的深刻性,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4)求解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由于象征意象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哲理或观念,那么对象征意象艺术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的过程。 
    郭沫若的《天狗》就是通过“天狗”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冲破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压迫的樊笼”的哲理性理想。“天狗”是“自我”的象征,这个“自我”形象是一个反抗者形象,它“吞”去一切。挣断一切锁链,焕发出勇猛的雄伟的力量,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狂飙突进精神的象征。“天狗”形象荒诞,它不仅“吞”去日、月、星球,而且剥、食、吸、啮自己的血肉心肝,在脊髓、脑筋上飞跑,但正是这一荒诞形象显示了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显示了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特征。也正是由于“天狗”形象的荒诞不经才促使我们对其不断求解、解读,解读其个性解放的思想,求解其泛神的理念.正是在不断求解中才进一步发掘其艺术内涵。 
  35.抒情作品时创作过程是主客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总要在理性与情感、现实与情感、语言与情感之间寻找某种平衡和达成某种默契。在这个前提下,抒情作品的创作还应注意如下三个一般性的抒情原则。 
    第一是诚挚性原则。抒情最基本的原则是诚挚与可靠(sincerity and authenticity).它要求艺术家在抒发情感时必须真诚可靠.并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和真挚感受。无论这种感受是美是丑,是善是恶。 
    食指的《相信未来》就是这样一首“性情贞,情挚而不滞”的佳作。 
    第二是独特性原则。情感并不是一般性的概念,而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的感受。 
    第三是感染性原则。区分真抒情艺术与假抒情艺术有一个无可怀疑的标准。那就是是否具有艺术感染性。 
    《三代》用极其简约的文笔,概括了农民的命运: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把三代人的境况,融入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经历,凝练、集中、概括.极富感染力,读来回肠荡气。感人至深。 
36.文学风格的独创性。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不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普希金的崇高恢宏,乔伊斯的幽深细密,鲁迅的刚毅辛辣,都是风格独创性的表现。 
    文学风格的稳定性。一般说来,当作家的某种风格形成之后,在较长的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有的作家即使不断调整和变化也往往万变不离其宗。有的作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固然会有程度不等的变化.但在其自身的风格差异中仍能看出其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因此风格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究其原因,还是与人的性格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作个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直接的关系。鲁迅在白色恐怖时期.曾频繁地更换笔名,但明眼人还是能从其文章的风格上辨认出是鲁迅写的。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文学风格除了独创性、稳定性的特点之外,还有多样性的特点。这首先是因为作家的创作个性各各有别,如刘勰说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先天的情性和后天的陶染不同,造成了“笔区云谲,文苑波诡”,也即文学创作领域的千变万化和风格的多样化。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从历史上看,凡是千篇一律的时代,必然是文学艺术寂寞凋零的时代,反之,凡是众体皆备、不主一格的时代,必然是群星灿烂、文学和其他艺术都繁荣昌盛的时代。文学风格多样化也体现在一些体大思精、才具多样的大家身上。如杜甫从青壮年到老年,其风格就呈现出多样性。 

如果遇到报考疑惑,可点击免费咨询,一对一报考指导

下载自考王者APP

下载尚德APP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免费试听
报考提醒
关注官微

关注尚德机构官网

下载APP

下载自考王者APP

下载尚德APP

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