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pian2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也是所有自考课程中理论性最强、最难以理解的课程之一,因此成为自考社会助学的难点。尚德特推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系列,为考生提在线知识题库,帮助考生进行每日训练,做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建议考生收藏本页,方便随时关注。
1.“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事求是 D.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 A 解析:第一章第81页。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们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2.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
A.辩证法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解析:第一章第88页。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现象是复杂多样的。有些现象与本质是一致的,通常叫做真相;有些现象与本质似乎不一致,这种情况通常叫做假象。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3.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
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
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
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
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正确答案] D 解析:第二章第100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4.“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第二章第111页。仅仅同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相一致,不一定就是真理。因为外表的联系是不深刻的,现象中包含着假象。与不深刻的表面联系和想象一致的认识不能算是真理,只有既与事物的表面联系、事物的现象又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本质相。
简答题
1.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详细解析]:第二章第103页。
(1)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详细解析]:第四章第161页。
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2013-2023 北京原驰蜡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413720 | 举报邮箱:sdjgjubao@sunlands.com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营业执照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40312号 | 京ICP备140029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798 | 京网文 【2018】 7437-597号
关注尚德机构官网
下载尚德机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