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10自考《大学语文》真题每日训练:《秋兴八首》简析题

201610自考《大学语文》真题每日训练:《秋兴八首》简析题

2017年10月16日 14:41:18 文章来源:尚德机构

[[tupian2458]]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共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词语解释题、简析题、作文题五个部分。尚德特推出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系列,为考生提在线知识题库,帮助考生进行每日训练。以下是2016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真题——《秋兴八首》简析题。


简析题

        

        一.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回答问题:

                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本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2.本诗尾联描写急促的砧声,起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指出杜甫诗歌的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

        1.融情入景色;借象征抒情

        2.渲染整体气氛,烘染苍凉心情,关合全篇。

        3.沉郁顿挫


        【详细解析】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公元766年。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温馨提示: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及时反馈。

       

》》点击进入更多在线题库,进行免费训练《《

 


如果遇到报考疑惑,可点击免费咨询,一对一报考指导
免费试听
报考提醒
关注官微

关注尚德机构官网

下载APP

下载尚德机构APP

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