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2017年05月08日 14:37:30 文章来源:NULL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2.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3.革新的前提和基础 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或称目的和方向) 
4.韵文(或称文) 散文(或称笔) 
5.突发性 直觉性 创新性 
6.清晰起来 丰满起来 活跃起来 
7.沃拉斯切克 毕歇尔 
8.韵律之美 高度凝练 
9.内容结构 表现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B 4.C 5.C 
6.CD 7.ACE 8.BD 9.ADE 10.BCDE 
11.ABDE 12.ABD 13.AC 14.ACD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由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2.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3.指作家在感受、认识所汲取的生活材料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意图,运用典型化或意境化的方法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的心理活动。 
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 
5.在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一种理论观点,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提出。他们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对。 
文学的繁荣当然离不开作家的创作,但是,它并非作家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因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所以,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如何、需求如何,将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走向。即是说,只有作家与读者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并且相互合作,携手并进,才能造就文学的繁荣局面。 
2.错。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属性。文学的世界性的涵义应作如下理解: 
一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学越来越多的跨出国门,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 
   二是各民族文学在相互间频繁地借鉴、吸收和交融汇合中,不断催生出带普遍性的新的艺术素质来。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是: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的形象那样具有直观性。读者面对文学作品根本无法看到形象,读者只有在理解作品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在脑子里浮现出相应的形象来。就是说,读者是通过理解语言符号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 
它的长处是:文学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性天地,读者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丰富它、充实它。 短处是:一部最优秀、最出色的文学作品,对于不懂作品所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2.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时代性的原因是;? 
首先,文学反映的总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与时代相关联的生活情景、审美意识 等不可能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次,作家的心灵窗口会敏感地接纳时代的风云变幻,作家的社会责任性会促进他关注时代的社会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时代相适应的审美理想、审美方式反映它们。 
再次,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也总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并且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反馈于文学创作。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生活是文学风格的客观基础,而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不仅是五光十色、异常多样的,而且是变动不居、流动发展的。这样,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与历史的社会生活,必然导致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第二、作家创作个性的多样性。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不同的作家因其个性气质、生活实践、文化素养、艺术追求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创作个性,同一作家其创作个性也会有所变化与发展。这样,多样性的创作个性,必然会使文学风格出现多样性。 
第三、公众审美要求的多样性。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公众,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而公众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这样,多样性的审美要求反馈于文学创作,必然会产生出多样性的文学风格。 
2.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的原因是: 
第一、文学作品说到底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切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总是要提出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因此,批评就必须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为参照系,来分析、研究作品,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说,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社会批评。 
第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审美。文学所反映的生活,虽然融合着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因素,但其中的审美因素却是基本的和主要的。因此,文学批评又不能不是美学批评,即依据一定的美学观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作出中肯的审美价值方面的评价。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层 图式外观层 意向性状态 
2.对话关系 
3.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4.象征性 
5.讲述行为 一种意识 
6.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7.感性形式 心理能力 
8.审美和娱乐 求知与受教 批评与借鉴 
9.多语体或杂语体小说 自反小说或元小说 
10.品质阅读 价值阅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A 4.B 5.D 
6.AC 7.AD 8.ABCDE 9.ADE 10.BDE 
11.BCD 12.ABCDE 13.ABCD 14.AC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3.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4.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倾向。 
5.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 错。 
首先,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都具有创造性。 
其次,虽然二者具有共同点,但艺术想象不是艺术直觉,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而且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入手,终结于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 
2.对。 
首先,语言中蕴含着语音、节奏、象征、形态等审美的因素,在文学中,通过作家对语言的这些“美的资源”的悉心开发和铸造,语言本身在意义表达中就会显示出它的独特的“美”来。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资源。 
其次,在文学中,语言当其成功地和富于个性地表达了意义时,它本身也会显示出独特的美来,语言美是文学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首先,电子传播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其次,电子传播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 
再次,电子传播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2.文学创作中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有: 
(1)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2)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 
(3)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独创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首先,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其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再次,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学消费则既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2.首先,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 
其次,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 
再次,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如果遇到报考疑惑,可点击免费咨询,一对一报考指导

下载自考王者APP

下载尚德APP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免费试听
报考提醒
关注官微

关注尚德机构官网

下载APP

下载自考王者APP

下载尚德APP

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