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文学概论(一)全国试卷历年真题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文学概论(一)全国试卷历年真题

2017年05月08日 14:37:30 文章来源:NULL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只有‘人’才独具有美的理想。”说这话的人是(   ) 
A.黑格尔 B.康德 
C.别林斯基 D.达·芬奇 
2.古人云“真境逼而神境生”,意思是说(   ) 
A.虚境的产生依靠实境的完美表达 
B.虚境是艺术表现的重心 
C.实境是意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 
D.意境的创造不应考虑虚境 
3.司空图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 
A.情景相生 B.情中见景 
C.景中藏情 D.情景并茂 
4.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 
A.中国文学的主题 B.中国文学的风格 
C.中国文学的美 D.中国文学的文体 
5.狭义文化概念的涵义是(   ) 
A.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 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 
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 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 
6.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提到本体地位的,是(   ) 
A.表现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7.马克思认为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落后时期,这种现象表明了(   ) 
A.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 
C.艺术发展不必以物质发展为基础 
D.艺术发展只依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8.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两句诗强调了(   ) 
A.文学发展中的革新性 B.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C.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D.文学形式的稳定性 
9.较早对“摹仿”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是(   ) 
A.苏格拉底 B.贺拉斯 
C.达·芬奇 D.亚里士多德 
10.鲁迅说:“有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 。这句话说明了(   ) 
A.作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B.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 
C.文学批评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D.作者对批评家的影响 
1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是(   ) 
A.作家创造艺术形象的结果 B.接受者再造形象的结果 
C.作品表现作家思想的结果 D.作品反映生活的结果 
12.一个好的文学批评家能够(   ) 
A.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而对作品进行评价 
B.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而评价作品 
C.以发达的美学感受来弥补思想能力的不足 
D.越过一般的接受过程来审视作品 
13.“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 
A.《周易·系辞》 B.《庄子》 
C.《论语》 D.《论文偶记》 
14.巴赫金认为叙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意思是指(   ) 
A.叙述者与人物的结合 B.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C.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 D.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对话交流 
15.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理解为“心理画面”的范畴是(   )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意蕴 
16.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是(   ) 
A.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B.“发乎情,止乎礼义” 
C.情感自然流露和直抒胸臆
D.表现心灵的感应 
17.在西方诗学中,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   ) 
A.韵 B.律 
C.音律 D.格调 
18.使接受者明显参与叙述行为的“叙述视角”是(   )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9.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称为(   ) 
A.时距 B.次序 
C.频率 D.视角 
20.“文学中的语言”是指(   ) 
A.书面语言 B.文学文本的语言 
C.作家内心语言 D.理想化语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要素包括(     ) 
A.世界 B.作家 
C.作品 D.接受 
E.批评 
22.朱光潜认为诗的节奏通常包括(     ) 
A.长短 B.刚柔 
C.轻重 D.高低 
E.张弛 
23.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是指(     ) 
A.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 B.作品内容的总体安排 
C.文本的潜在结构 D.文本的图式化框架 
E.文本的题材内涵 
24.文学接受中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 
A.哲理性 B.象征性 
C.审美性 D.朦胧性 
E.期望性 
25.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这就意味着(     ) 
A.重情感而轻想象 B.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惟一因素 
C.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 D.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 
E.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气势与氛围 
27.艺术直觉 
28.文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0.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31.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 
32.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33.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什么是典型环境?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35.试析文学风格的四种主要理论。 
36.联系文学实际谈谈文学思潮产生的条件。 

如果遇到报考疑惑,可点击免费咨询,一对一报考指导
免费试听
报考提醒
关注官微

关注尚德机构官网

下载APP

下载尚德机构APP

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