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历年真题试卷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历年真题试卷

2017年05月08日 14:37:30 文章来源:NULL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使其改变行动方向,这种激励是( ) 
A.内激励 B.外激励 
C.正激励 D.负激励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是( ) 
A.录用通知书 B.劳动合同 
C.岗位说明书 D.工作规范 
3.工作性质相同,且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程度,以及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高低都十分相近的岗位群,构成一个( ) 
A.岗级 B.岗等 
C.岗系 D.岗类 
4.具有“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特征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5.我国基础教育的对象是( ) 
A.儿童和青少年 B.在职人员 
C.非在职人员 D.文盲 
6.人力资源的政策性开发的主体是( ) 
A.家庭 B.国家 
C.企业 D.学校 
7.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者失业前必须交纳一定时日的失业保险费,才具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这体现了失业保险的( ) 
A.社会互济性 B.保障性 
C.权利与义务一致性 D.普遍性 
8.在我国建立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居于核心的是( ) 
A.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B.商业保险 
C.补充养老保险 D.基本养老保险 
9.人员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 ) 
A.健康和福利 B.福利和安全 
C.福利和卫生 D.安全与健康 
10.劳动法规定,当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要求仲裁。( ) 
A.30日 B.60日 
C.90日 D.120日 
11.作业时间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 ) 
A.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 B.准备与结束时间 
C.清理与维护工作地时间 D.休息与生理时间 
12.只有保持各工序生产能力的合适比例关系,才能保障生产过程的( ) 
A.连续性 B.平行性 
C.协调性 D.交叉性 
13.公共福利项目是指( ) 
A.法律规定的福利项目 B.企业自愿提供的福利项目 
C.员工要求提供的福利项目 D.社会呼吁提供的福利项目 
14.在劳动过程中,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福利待遇 B.改善劳动条件 
C.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 D.保障劳动者权益 
15.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它的文化是一种( ) 
A.客观存在 B.领导人的想象 
C.靠各种花样包装起来的东西 D.口号 
16.“小王这次犯的错误很严重,一定要他做出深刻的检讨,以免再犯。”这是运用( ) 
A.培养认同心理的机制 B.激发模仿心理的机制 
C.重视心理强化的机制 D.运用心理定势的机制 
17.有目的活动,是人类劳动与其他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劳动的目的性,说明人力资源具有( ) 
A.再生性 B.增值性 
C.能动性 D.时效性 
18.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应坚持的原则是( ) 
A.按劳动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出资多少分配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9.某企业产品滞销,经营状况欠佳,便将本企业产品折算成工资发给员工,这种做法违反了人员报酬中的( ) 
A.成本补偿原则 B.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C.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 D.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相符合原则 
20.员工的职务晋升、降级、转岗和工作轮换流动属于( ) 
A.组织间流动 B.改变隶属关系的流动 
C.组织内流动 D.自由流动 
21.“目标一致理论”认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人员就可能流动。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 
A.美国学者库克 B.美国学者卡兹 
C.日本学者中松义郎 D.美国心理学家勒温 
22.因员工的行为过失导致组织要求员工离开组织,这一行为称为( ) 
A.调出 B.辞职 
C.资遣 D.辞退 
23.影响组织人力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 ) 
A.组织外部 B.组织内部 
C.个人因素 D.社会因素 
24.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确定企业合适的人员数量及与之对应的人员结构的规划是( ) 
A.补充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人员配备规划 D.职业规划 
25.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观性因素是( ) 
A.工作条件 B.群体关系 
C.环境好坏 D.技能与态度 
26.绩效考核的纵向程序一般是( ) 
A.高层→中层→基层 B.基层→中层→高层 
C.中层→高层→基层 D.中层→基层→高层 
27.潜能开发方法中的“拓展训练”起源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员学校 B.日本军营 
C.中国黄埔军校 D.法国国家行政学院 
28.按照国际惯例,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是看这个国家( ) 
A.55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 B.60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 
C.63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 D.65岁以上人口比例是否超过10% 
29.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配法在确定优、中、劣各等级人数比例时遵循的是正态分布规律,即( ) 
A.按“两头小,中间大”分布 B.按“两头大”,“中间小”分布 
C.按“从小到大”分布 D.按“从大到小”分布 
30.岗位的工作性质虽然不同,但工作的繁简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高低相近的岗位群,构成一个( ) 
A.岗级 B.岗等 
C.岗类 D.岗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实施岗位分类首先要进行岗位调查。岗位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演绎法 B.书面调查法 
C.直接面谈法 D.实地考察法 
E.综合并用法 
32.结构工资的组成,一般是由( ) 
A.基本工资 B.职务工资 
C.津贴 D.工龄工资 
E.浮动工资 
33.从组织的角度,人员流动的意义在于( ) 
A.是组织实现目标的保证 B.是人尽其才的手段 
C.是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途径 D.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 
E.是改善组织气氛的措施之一 
34.目前国内外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是( ) 
A.经验预测法 B.德尔菲法 
C.马尔可夫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E.档案资料分析法 
35.劳动保护工作应该依法管理,进一步健全如下制度( )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E.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劳动力市场 
37.岗位说明书 
38.人员招募 
39.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0.简述计件工资的优点。 
41.简述劳动定员的意义。 
42.简述岗位设置的原则。 
43.简述社会保险的特点。 
44.简述评价组织文化的科学标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5.试述人员培训对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46.试述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如果遇到报考疑惑,可点击免费咨询,一对一报考指导
免费试听
报考提醒
关注官微

关注尚德机构官网

下载APP

下载尚德机构APP

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