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历年真题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历年真题试卷

2017年05月08日 14:37:30 文章来源:NULL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 
A.曹丕 B.刘勰 
C.陆机 D.钟嵘 
2.把文学文本区分为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即“精”、“粗”两个层面的清代桐城派文论家是( ) 
A.刘大櫆 B.方苞 
C.姚鼐 D.方东树 
3.认为“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因此,把典型直接称为“理想”的德国理论家是( ) 
A.康德 B.歌德 
C.黑格尔 D.席勒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德谟克利特 D.贺拉斯 
5.评点《红楼梦》的理论家是( ) 
A.李贽 B.叶昼 
C.金圣叹 D.脂砚斋 
6.“《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作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A.李贽 B.叶昼 
C.金圣叹 D.毛宗岗 
7.从人物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 ) 
A.巴特尔 B.热奈特 
C.格雷马斯 D.福斯特 
8.“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作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家是( ) 
A.布洛克 B.克罗齐 
C.科林伍德 D.卡西尔 
9.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 
A.普通性 B.特殊性 
C.典型性 D.独创性 
10.在我国,从美学高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人是( ) 
A.方苞 B.姚鼐 
C.王夫之 D.刘熙载 
11.“集体无意识”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尼采 B.叔本华 
C.弗洛伊德 D.荣格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伊瑟尔 B.姚斯 
C.福柯 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 
A.文学产品 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 D.文学情节 
1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 
A.布洛 B.尼采 
C.叔本华 D.黑格尔 
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论断的人是( ) 
A.布封 B.黑格尔 
C.鲁迅 D.刘勰 
17.“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8.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9.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 
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 
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D.并不存在 
20.18世纪末19世纪初取代古典主义成为欧洲文学主潮的是( ) 
A.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浪漫主义 D.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 
A.类型说 B.个性典型观 
C.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阶级论典型 
22.叙述时间主要包括的关系是( ) 
A.故事时间 B.文本时间 
C.时距 D.次序 
E.频率 
23.关于抒情本质的回答有( ) 
A.抒发感情即表现感情 B.抒发感情即宣泄感情 
C.抒发感情即传达感情 D.抒发感情即投射感情 
E.抒发感情即转移感情 
24.西方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家有(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黑格尔 D.歌德 
E.雨果 
25.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 ) 
A.印象式批评 B.诠释式批评 
C.评点式批评 D.形式主义批评 
E.本体论批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学理论 
27.文学思潮 
28.期待视野 
29.叙事 
30.文学批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抒情作品有哪些抒情原则? 
32.简述小品文的特征。 
33.简述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 
34.共鸣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2分,第36小题10分,共22分) 
35.结合某一人物形象分析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36.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如果遇到报考疑惑,可点击免费咨询,一对一报考指导
免费试听
报考提醒
关注官微

关注尚德机构官网

下载APP

下载尚德机构APP

企业合作